港珠澳大橋從2009年12月15日,正式開工建設,2011年5月15日,首個鋼圓筒順利下水,2012年7月,賽力克工程隊伍進場,從設計到施工,從監理到咨詢,匯集了中國乃至世界的精英團隊,“中國制造”撐起超級工程“世界之最”。目前,工程接近收尾階段,小編跟隨賽力克的施工隊伍登上了這座海上巨無霸,一睹其風采。
早晨7點半,這座小小的碼頭漸漸忙碌起來,每天只有一班船往返,經過西島再抵達東島,歷時1個鐘,這次施工的部位是東人工島屋面的防水工程。
東、西人工島各有一個風帽,位于島上主體建筑的頂層,采用全鋼結構,主要包括一座風塔和一座附設的雷達站。其塔高17米,總重量約210噸,結構造型為橢球型的斜切部分,形擬貝殼的凸棱。
島隧入口處
觀光大樓及內部結構
港珠澳大橋總長55公里,其主體工程由6.7公里的海底沉管隧道,長達22.9公里的橋梁,逾20萬平方米的東、西人工島組成即“橋—島—隧”一體,其中島上段隧道分為暗埋段、減光段、敞開段。根據設計要求在隧道迎水面噴涂聚脲防水涂料。為盡快具備與海底沉管隧道對接條件,賽力克于2012年12月進場,首先對暗埋段東端51.7m(K12+588.000~K12+639.700)島上現澆結構迎水面進行噴涂聚脲防水層,剩余節段施工將根據土建進度分段做聚脲防水層施工。
觀光大樓樓頂
順著觀光大樓往上到了五層,到了此次防水施工的部位,面向港珠澳大橋香港段,左前方為香港機場。
卷材試鋪
該屋面施工采用防水卷材與非固化防水涂料結合,涂料隨著時間、壓力溫度的增加,能滲透到混凝土空隙中,可有效密封混凝土二次開裂的微裂縫,防水卷材與非固化滿粘與砼結構,更好的保護建筑物主體。
島內設有觀光區、商店及服務設施,這座超級工程預計使用壽命120年,比目前世界跨海大橋普遍使用壽命多出了20年,可別小看這多出的20年,還海上建筑長期處于高溫、高濕和高鹽環境中,與普通橋梁相比處理防水、防銹、防腐等工序更多更細。
建筑,更好的伙伴!賽力克作為其防水材料供應商,既是榮譽亦是挑戰!